给广大网友提供大量的问题与专业回答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问答 > 正文
已解决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案例)

来自网友在路上 145845提问 提问时间:2023-05-31 13:04:30阅读次数: 45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45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高中生物教学案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高中生物教学案例以及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案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2、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 教学 方法 、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 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1: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 和讨论,在学生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观察或实验方案,培养其实验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方面的知识,用于观察或实验设计, 教育 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六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其中,首先介绍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争夺生存 和生活条件的斗争产生攻击行为;不同种动物之间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这是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为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2.若不安排观察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本课无难点。   在第一节介绍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后,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 当安排一些观察活动,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如安排此项活动,则难点在于就近选择 于进行观察的动物;安排观察的时间、地点和观察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怎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观察活动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观察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评小组观察计划和实验设计:   可以将学生小组所画的概念图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请该组学生介绍他们画概念图的思路,通过交流概念图的绘制情况复习动物行为的概念。   对有些小组进行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进行讲评,主要表扬小组对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说明学习科学必须注重观察和实验,建议小组继续完善本组的观察计划或实验设计,并帮助小组尽量实施其计划。   2.引入新课:   课前,尽量准备关于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录像片,如电影《生物的进化》中有两只斗鸡相互攻击的生动镜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有许多动物攻击与防御行为的节目,如“兔子”、“白 ”、“克什米尔赤鹿”等录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镜头。上课时,先播放有关动物攻击行为的录像,再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3.自学本课内容:   ①浏览课文。   ②将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进行对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将书上介绍的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与自己原有的认识作对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处,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③慢而透彻地 课文,仔细看彩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的例子;同样仔细看书上三幅插图,想一想能否举出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防御行为的例子,用自己的话归纳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   4.小组讨论:   ①交流 课文时想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   ②补充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讨论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讨论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动物个体和种族的意义。   5.全班讨论:   ①请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情况,介绍本组举出的与书上例子不同的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例子,着重说明本组对动物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概念的理解。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要认真聆听,及时点评。   ②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课的知识结构。   6.建议学生边学习动物行为的类型,边完善各组上节课进行的观察或实验设计,争取将观察或实验设计付诸行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2: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植物细胞的 性   (2)理解和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操作过程和联系   (3)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1)应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收集、分析和交流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讨论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及 其它 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考纲目标:解读本课题在《考纲》及《答案说明》中的要求及高频考点   二、复习细胞 性   1、概念   2、细胞 大小的比较   三、复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学生活动:回忆细胞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写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   教师活动:检查学生书写情况并解读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中各环节的注意要点   学生活动:完成课题练习。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总结 :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   2、 细胞 性的概念、 性大小的比较   3、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条件:离体(为什么?)、无菌、培养基(形态、成分)、环境条件。   4、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该过程从繁殖方式上应为无性繁殖,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包含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2)获取细胞产品的时期应为脱分化之后再分化之前的愈伤组织;制作人工种子需再分化后形成的胚状体阶段。   四、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   课件展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具体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1.你认为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完成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   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除细胞壁的方法呢?   3.为什么两个原生质体能发生融合,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有关?   4.如果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了融合,下一步该做何处理?   5.如何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 种植 株?   课件展示,教师与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讲解:   1.概念: 用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 植物体的方法。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 性。   3.过程:该图是两种不同品种的植物细胞A、B进行细胞融合的过程。

  C: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所用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在诱导剂的作用下进行诱导融合,先进行膜的融合,再进行核的融合,最后形成杂种细胞E,E细胞有三种(A A型 、B B型 、 AB型 ,只有AB型才是所需的杂种细胞,所以需进行筛选)   常用的诱导方法(物理法:离心、震动、电 ; 法:聚乙二醇)   表示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细胞壁的生成;   G:表示植物体细胞的融合   F:表示进行组织培养。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   1、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原理、过程。   2、 该技术的目的是培养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3、 该技术最大的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4、 体细胞杂交即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不管染色体、基因组还是染色体组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   5、 该过程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不遵循孟 的遗传定律。   6、 目前还不能让杂种细胞完全按人们的需要去表达亲代的优良性状   五、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课本P38—41,归纳总结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作物脱毒——取材:茎尖、根尖部位进行组织培养可得到无毒植株;人工种子——结构、 )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突变体利用)   【课堂教学小结】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习题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1.主题   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2.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式、引导探究式。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3.教与学过程   3.1教学环节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师设疑:孟 所说的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通过配子传给子代,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基因在哪里呢?   大家注意: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进入不同的配子,那么基因与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吗?   3.2教学环节二:运用类比推理 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事实,提出假说,布置任务:完成学案上的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①一个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可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②一个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1与2、3与4)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多少种类型的性生殖细胞(配子)?   ③填表   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并评价后,师导引:能否用一句话描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学生: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似。   师:如果你就是科学家,怎样解释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具有相似或者说具有平行关系这个事实?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述:上述过程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得出假说。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研究中的类比推理。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 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也发现了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于是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学生得知自己具有科学家的思维,非常兴奋。(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提出与 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3教学环节三:运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流程是:问题诱发、探究引领→分析推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领悟假说——演绎)→实验验证→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师:假说仅仅只是一种推理,并不等于事实,假说要成为事实,还必须经过什么环节?   生:实验的验证。   师: 假说的证明是由另一个科学家摩尔根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现的。   展示摩尔根的头像及所用的实验材料——果蝇。   设疑:为什么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简介特点:个体小易 饲养 、繁殖快、后代多、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和统计,而且染色体数少。展示雌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解:引导学生识别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分析比较区别, 总结 概述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概念。请学生关注XY的差异。(意在强化实验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师出示摩尔根的红白眼果蝇杂交实验:   P 红眼(雌)×白眼(雄)   ↓   F1 红眼(雌、雄)1237只   ↓ 自交   F2 红眼(雌) 2459只 红眼(雄) 1011只 白眼(雄)782只   引导分析:   (1)红眼、白眼这对相对性状中哪个是显性性状?生:F1看出红眼是显性性状。   (2)此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生分析后得出结论:红眼(雌雄)3/4 白眼(雄)1/4,符合。   (3)用孟 的方法去分析摩尔根的实验,哪些现象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生:白眼只出现在雄性果蝇,与性别有关。   (4)如何解释白眼只出现在雄性果蝇中?   提示:如果按照 的理论:基因在染色体上,那么,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呢?如果在性染色体上,那又有哪些可能呢?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假设   学生:在性染色体上,理论依据: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   假设一:控制白眼的基因是只在Y染色体上,X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假设二: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Y染色体上   假设三:控制白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师:哪种假设合理呢?判断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能够解释实验。引导学生用假设一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结果与事实不符,排除假设一的可能。(此环节意在给学生完成下面的任务做出示范)教师导引学生写出如果假设二成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XwYw(白眼雄)。如果假设三成立,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XwY(白眼雄)。(此环节为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做铺垫)   布置任务:分组在学案上写出假设二、假设三对实验解释的相应遗传图解,判断假设二、假设三两个假设能否解释实验。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写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结果都能解释摩尔根实验。   师设疑:两个假设中肯定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如何验证?生:用测交:F1红眼雌果蝇与最初的白眼雄果蝇杂交。   师:首先用演绎推理预测结果。布置任务:请依据假设二和假设三,演绎F1红眼雌与白眼雄的交配后代可能的结果。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相应的的预测结果。   教师导引学生点评后归纳:   根据假设二:F1红眼雌与白眼雄交配时,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根据假设三:F1红眼雌与白眼雄交配时,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师展示摩尔根的F1红眼雌与白眼雄的测交实验结果:子代雌蝇和雄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引导学生与预测结果比较,结果两个假设的预测结果与测交实验结果都相吻合。   师:两个假设真的都合理吗?为了进一步验证假说,摩尔根又设计了一个 实验:将上述测交实验所得的白眼雌蝇 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纯种红眼雄蝇杂交。   布置任务:请依据假设二和假设三,分别演绎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杂交,其后代可能的结果。   生: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写相应的预测结果。   教师导引学生点评后归纳:   根据假设二: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时,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也是红眼。   根据假设三: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时,子代中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师展示摩尔根的白眼雌蝇与纯种红眼雄蝇交配的实验结果:子代的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并引导学生与预测结果比较,结果假设二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不符。淘汰假设二。假设 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证明假设三是正确的。这样,摩尔根就把决定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   师小结: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证实了 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3.4教学环节四:尝试运用研究成果解释孟 遗传规律   布置任务:在学案上把左边的基因写到右边的染色体上。并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 A和a是什么关系? 它们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A与B或b,a与B或b是什么关系?它们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②在形成配子的时候,等位基 什么会发生分离?非等位基 什么会发生自由组合?   ③填写下面的表述:在杂合子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于_______,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相融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_______而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个表述把染色体与基因联系起来了,是对孟 分离定律的补充和完善,被称为“分离定律的 解释”。   位于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彼此分离的同时,_______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 解释。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4.研讨与点评   4.1该教学案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度 性,不仅让学生了解了 、摩尔根科学发现中的相关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中的科学方法。   4.2该教学案例对《 》的解读准确,通过任务驱动式,引领学生进行类比推理,通过引导探究式教学分析摩尔根的实验,引领学生领悟“假说——演绎”法,驾驭教学 的能力较强。通过 当情景式质疑和设计问题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侧重知识获取过程、 学习方法 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整合,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3本节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思维过程按知识发展的逻辑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学中是思维活动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引领者、组织者,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高中生物教学案例(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案例)":http://ask.ycslggx.cn/2-19100-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推荐回答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tk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