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大网友提供大量的问题与专业回答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问答 > 正文
已解决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来自网友在路上 154854提问 提问时间:2023-05-10 04:40:30阅读次数: 54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54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三国时期的屯田制】,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让荒凉的中原逐渐恢复了生机2、三国时期的屯田制,为何三国时期魏蜀吴都选择了屯田制

1、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让荒凉的中原逐渐恢复了生机

屯田制是中国古代长期推行的一种农业政策,和军事紧密结合,可谓“兵农合一”。早在秦汉时期,屯田制就已经出现。不过秦汉的屯田主要出现在西北边疆地区,其目的是为了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南下。到了三国时期,屯田制的规模空前扩大了。曹魏、蜀汉、东吴在不同程度地推行屯田,其中曹魏最为普遍。

一,为什么要推行屯田制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战乱、屠杀、瘟疫、天灾等并存,使得人口大规模下降。在东汉鼎盛时期,全国有人口6000万,然而在东汉末期,只有1500多万。中原地区,处于四战之地,受到战争的破坏更加严重。曹操在诗中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北方经济破坏中,又是曹操的基地——兖州、豫州一带破坏最为严重。当时的北方,可以总结为“战乱、农废、土荒、人饥”。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在北方战乱不堪的情况下,大量的流民逃亡南方的益州、荆州、扬州甚至交州,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也加强了南方军阀的势力,是三国鼎立出现的经济基础。对于北方的各个军阀来说,人口的流失是灾难性的。人口减少,农田荒芜,也就导致兵源枯竭、财政不足,难以应对兼并战争。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人口南迁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剧烈的土地兼并引发的,但是经过战乱后,大量的土地荒芜,成为了无主之地,所谓“田无常主,民无常居”。这给国家重新掌握土地的分配提供了条件。有了土地,需要劳动力来耕种。当时北方还有大量的黄巾军,曹操将他们击败后,就收编为农民。这些黄巾军原本就是农民,如今让他们重归土地,既解决了农业问题,也缓解了阶级矛盾。

二,屯田制的推行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开始在许昌屯田,这是一次小小试验,结果十分成功,“一岁得谷百万斛”。此后,曹操开始招募流民,在各州郡推广屯田。《三国志》记载,曹操推行屯田后,“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五年中,仓廪丰实”。屯田制加速了北方的经济,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曹操统一北方后,屯田制也推广到了关中和淮南。其中淮河流域的屯田规模最大,“准北屯二万人,准南屯三万人”,“准南准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田兵,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淮河一带屯田的有十余万官兵。

曹魏的屯田有两种,一种是军屯,一种是民屯。军屯主要分布在关中等边疆地区,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农战政策。军屯主要由军将吏自行劝课耕作,除此之外,大司农也派司农度支校尉、度支都尉至兵屯所在地进行管理。军屯以营为单位,每一个营有佃兵六十人,称“田卒”。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民屯主要分布在各个州郡,主要是招揽流民来耕种。当时情况下,招揽流民,争夺劳动力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平定关中后,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并贷以犁、牛。于是流入的荆州的10万户流民“闻本土安守,皆企望思归”,使得“流人归还,关中丰实”。这些民屯上的百姓,被称为“田客”。全国的民屯归大司农掌管,在郡国又设立典农中郎将,在县设置典农都尉,在县之下设置屯司马,每一个屯司马可以管理田客五十人。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晚清的新疆屯田

屯田制的推行,对于北方的经济的恢复是十分具有作用的。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可能只有几百万,然而到了三国末期,应当是突破了1000万了。

三,屯田制的衰落

屯田制虽然给予农民耕种,但是这是一种国有化的土地制度。屯田,就相当于国家将土地租给百姓耕种,百姓既要承担赋税,还要承担租金。《晋书・傅玄传》记载“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也就是说,屯田上的产物,至少有一半要交给国家。而汉代的田租只有“三十税一”或者“十五税一”。因此,屯田客和田卒受到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当全国趋向稳定后,屯田制也就必然走向衰落。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其实,从屯田的初期就已经发生了屯田客、佃兵逃亡的现象。于是曹操将强制移殖改为自愿应募,并且规定参与屯田的人就不用参与作战,这是对屯田客的一种让步。为了防止军屯士兵逃亡,曹操规定兵士逃罪及妻子,于是佃兵被束缚在了土地上。从此后,军屯就父子相承,世代相袭。

到了司马氏统治时期,剥削程度加重了,“持官牛者,官得八分,士得二分;持私牛及无牛者,官得七分,士得三分”。也就是至少70%都要上交国家了。加大剥削,也就导致逃亡的人口增加。许多田客都投靠世家大族,成为了不受官府统计的隐秘人口。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世家大族庄园生产

而北方的世家大族的依附民增加后,又试图兼并更多的土地。如曹爽专政时,与何晏等“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以为产业”。土地的兼并加速了屯田制的瓦解。为了增加屯田上的劳动力,司马氏开始让官奴去耕种。在剥削如此严重的政策下,官奴自然也不会有多高的劳动积极性。于是,在280年司马氏灭吴国之后,屯田制就被占田制取代了。

2、三国时期的屯田制,为何三国时期魏蜀吴都选择了屯田制

魏蜀吴三国的体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三个国家却都默契的选择了屯田制。要知道,当时每个国家的体系规划都是不同的,他们竟然能同时采用屯田制,这充分说明了屯田制的作用,那屯田制到底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三个国家同时认可呢?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下三国的屯田制。

我们首先来看看屯田制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兵农合一,屯田制就是由官方招募士兵和农民,让他们来种田。这样不但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人力资源,而且还能解决粮食不足等问题。屯田制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那就是士兵不是只能依靠后方补给,他们其实也能做到自给自足。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曹魏

至于屯田制的应用,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曹操。可实际上,在三国之前,也就是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屯田制。当时的西汉统治者让戍守边防的队伍在战时打仗,闲时种田,并且还招募了一批农民专门去边疆耕种。

不过这只是屯田制最本真的样子,那时候人们屯田还仅仅是为了解决粮食运输不便,边疆军队供给不足等问题,它的实质并不是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不过也正是由于它在早期表现出来的性价比,这才有了后来战乱的三国时代将其制度化。

三国时期最早提出发展屯田制的,是曹操两个部将,即枣祗、韩浩。

《三国志》有载:“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他们两个很早以前就一直朝着兵农合一的方向努力。在打败黄巾军并且收缴了无数的农具后,他们便开始着手准备屯田。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但因为屯田制这个想法别说规模化应用,甚至连在中原地区开启都没有,毕竟在汉时期也只是在边疆推广。因此,很多守旧的农民们对这项政策非常排斥。为了推动这项政策的发展,曹操采用了袁涣的建议,将强制招募改为了自由应征。因为不再担心军事编制方面会对自己产生束缚,所以农民们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同时他们也确实因为屯田制获得了不少的利益,所以这项政策得以全面推广,屯田制度很快就在辖区内落实了。

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百废待兴,甚至有着“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的说法。在曹操的强烈支持下,屯田制的规模化实行后,北方经济则开始复苏。

《三国志》记载屯田制实施后的景象为:“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从中可以看出,曹操作为屯田最早的推行者,对屯田扶持力度又大,因此曹魏的屯田制可以说是三国当中最为成功的。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东吴

说完了曹魏,咱们再来看看东吴。东吴屯田效果并不如曹魏那么卓越,因此史书记载并不算多,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零星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比如我们如果有心,仔细看看陆逊的官职,就会发现他曾经就是屯田都尉。

《三国志》有载:“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这充分证明东吴在当时也紧随曹魏之后,也实行了屯田制。虽然东吴地势不如曹魏地域地势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屯田的规模没有曹魏这么大,但总的来说屯田的范围依旧是不小了,只要是平地几乎都有了屯田。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但孙权可能只是得知屯田是良策,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跟进屯田的进度,规模本来就不可能比上地域辽阔平坦的曹魏,而进度也无法有效跟进,自然而然取得的成功没有曹魏的好。

至于进度无法完全跟进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当时东吴实施的是部曲制,部曲制下多为姓氏军,部曲甚至可以世袭,这不仅仅导致军队在调动上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屯田的目的大多个人利益大于国家利益,孙权想好好屯田,在屯田收到和曹魏一样的效果,自然而然就难了。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蜀汉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蜀汉的屯田制。蜀汉的屯田多为军事目的,以诸葛亮为主导。诸葛亮在五丈原和敌军对峙的时候,在边疆驻地实行了屯田制。他将士兵们打散,之后和当地的农民混编,之后一起开展屯田。在这个过程当中,士兵们没有侵扰农民,反倒是和他们相处的非常好。而从他驻扎的五丈原之后立马进行屯田,说明他不但对屯田比较了解,而且认可度也是非常高。

诸葛亮之后,蜀汉接着还有姜维的屯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姜维“避祸沓中”。但如果不了解屯田这个大背景,相信很多人还会对姜维的行为感到疑惑。可是在了解上述背景之后,相信大家已经看出来了,姜维并不是在划水,他在做的事情就是屯田。这变相证明了屯田在当时的蜀汉已经是开始应用了。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因为这些记载,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蜀汉的屯田制和老祖宗时期西汉的屯田制非常相似,都是功能性比较强,并且都是放在边疆,也都是出于军事目的考量。

这样说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这也恰好说明了蜀汉屯田的局限性。众所周知,汉时期的的屯田制只不过是屯田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将其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制度上来,所以说它也远远达不到曹魏的那种应用规模和程度,效果也是有限的。

当然了,蜀汉屯田制实施效果有限,这也还需与蜀汉地理位置联系起来。李白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通过这句诗,我们就能知道蜀汉的自然环境有多么恶劣了。

虽然当时士兵还有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因为地理环境实在是太差,所以到头来蜀汉收获的粮食还是非常少,自然而然屯田效果不佳。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总结

说完了三国屯田制,咱们再来总结下为何魏蜀吴全部都要推行屯田制。或许看过上文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了原因,自然是有需求了,然后就规模实施了。三国时期,粮食是非常匮乏的。别说是那些百姓,就算是打仗的士兵都有可能食不果腹。

《三国志》有载:“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

从上可以看出,吕布和曹操对峙的过程当中,曹操选择先收麦子,之后再和吕布开战。有人会说这不是犯了兵家大忌吗?其实不是因为曹操喜欢胡闹,而是因为军队的粮食实在是不够了,这是迫于无奈。我们看看,连曹操都这样捉襟见肘了,当时的其他诸侯军阀的困境可想而知。而在三国鼎立后,虽然战争不如以前多,但局部战争仍然持续火热,粮食需求依然是相当大,所以屯田在整个三国时期也是势在必得。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

有效需求是决定因素,而官方的支持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推动因素。拿曹魏来说,最早的曹操是最先推行屯田制的人。曹操做事非常的缜密,他敢在全国推广,说明他对屯田制非常有把握。给他底气的不是别人,而是屯田制本身。屯田制是互惠互利的。屯田的官员会给农民们提供土地,种子还有耕种工具,而农民们只要辛勤劳作即可。

在后来的唐宋时期,施行的是劳役地租,农民们除了保留自己的口粮,剩下的需要全部交给国家。而在三国时期,因为时局混乱和统治者对粮食的渴望,所以基本都是实行分成制实物地租,意思是官府和农民按照比例分成,而不是将粮食全部上缴。

这样做看似官府是吃亏了,但实际上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积极性,让粮食大幅增产。比如上文说道曹魏在实行屯田制的第一年,就收获了数百万斛的粮食。

总的来说,屯田制或许并不是是非常完美,但是在三国时期,屯田制的确是解决了魏蜀吴的一些危机,甚至是帮助了其复苏,这是三国实施屯田制的主要原因。

本文关键词:三国 屯田,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是什么,三国屯田制谁提出的,三国时期屯田制的是谁,屯田制是哪个朝代的。这就是关于《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曹操统一北方的法宝——屯田制":http://ask.ycslggx.cn/2-8232-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推荐回答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tk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