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大网友提供大量的问题与专业回答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问答 > 正文
已解决

孟郊(是什么为一生困苦的孟郊带来温暖?)

来自网友在路上 11028102提问 提问时间:2023-05-31 17:31:07阅读次数: 102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02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孟郊(是什么为一生困苦的孟郊带来温暖?)

[唐]孟郊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

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现如今,小朋友上幼儿园必须学英语。

想当年,小孩子在学龄前都是背唐诗。

背唐诗的好处很多,既可以锻炼口齿,还可以招待客人。每当有人串门时,大人就会喊家里的孩子出来,有模有样地吟诵表演一番。其中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是我儿时的保留节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我从小就会背。但直到系统整理唐代茶诗时,我才发现作者孟郊不仅是位大诗人,还是一位爱茶人。《全唐诗》中共收录孟郊的茶诗八首,其中我偏爱《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这一首,便以此诗聊聊孟郊与茶的故事吧。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早年多次参加科举,但是一直考场失意,一直到唐贞元十二年(796)才终于考中了进士。可是这一年,孟郊已经四十六岁了。

孟郊像

现如今的学生,将复读一年就称作“二战”,视为极度痛苦的事情。可是孟郊却是在将近半百之年,才得了一个进士的功名。这种压抑的人生,真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反过来讲,这种考中后的欣喜若狂,自然也是异于常人的了。这就如同一根压得太久的弹簧,突然一松手,简直要飞起来了,以至于孟郊在考中后,马上吟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

考中进士后,孟郊就满怀信心地准备步入仕途了。但是官场比起考场,就更为坎坷不平了,之后的生活,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顺利与愉快。中举后,他并没有马上得到官职,四年后才当上了一个小小的溧阳尉。后因吟诗而荒废吏事,被罚去一半俸禄,遂辞官。唐宪宗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馀庆镇守兴元,上奏封孟郊为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赴任途中经过阌乡,突然得急病去世了。

要说孟郊这一辈子,可真是够憋屈的了。不幸中的万幸,他交了一个好朋友,那便是茶圣陆羽。陆羽比孟郊大将近二十岁,几乎是隔了一辈人。但在陆羽的晚年,孟郊是其知心好友。根据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一诗来看,陆羽晚年隐居江西上饶时曾请孟郊到山舍小聚。陆羽去世后,孟郊还曾前往凭吊,并且写下《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一诗。

《茶经》[唐]陆羽撰,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汪士贤刻《山居杂志》本,多聊茶藏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回想一下,能够爱上饮茶,多半是受身边好友亲人的影响。很多人没有饮茶的习惯,那也不一定就是不爱茶,而是与茶的缘分未到罢了。所以每一个习茶人,都会有意或无意间在旁人心中播撒下爱茶的种子。孟郊是因陆羽而爱茶,还是因爱茶而与陆羽相交,我们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孟郊的茶瘾一点不比陆羽小。您要是不信,读一读这首《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便知。

《茶经校注》 [唐]陆羽 撰 沈冬梅 校注

这里的“凭”字,可解释为仰仗与凭借。至于周况,是唐元和三年(808)进士及第,其他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当然,这里就有一个疑点。周况中进士的时间要晚于孟郊,那为何还要称他为“先辈”呢?

接着往下读题目,我们发现孟郊是拜托这位周况先生,向朝中的某位贤达求乞好茶。既然是求人办事,自然要客气些才对,这里的“先辈”一词,可能就是一种礼貌。这就如同老一辈学者也称呼年轻人为“兄”或“哥”一样,这是自身修养的表现,并不是实际的辈分。

[明]文徵明《茶具十咏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日本平安时期学者岛田忠臣,曾写过一首《乞滋十三摘茶》,行文风趣幽默,却又不失茶人情怀,算是“乞茶诗”中的精品之作。因此,我建议可将两首诗对比着来品读,当别有一番趣味。岛田忠臣那首茶诗,是未得茶而乞茶;而孟郊这首茶诗,则是得茶后的感谢,两者在情景上还是有着微妙的不同。这便是我们在赏诗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了。

“道意勿乏味,心绪病无悰”,描写的是状态。

“勿”与“病”,都是否定的词汇。“乏味”与“无悰”,都是糟糕的心情。心不在焉,外加心烦意乱,这时候诗人的状态,显然不是太好,用北京的土语来形容,就叫“五脊六兽”了。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孟郊如此坐立不安呢?随后的两句,给出了答案。

“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刻画的是窘境。

“蒙茗”自然是好茶,“越瓯”即是指茶器。但是诗人请我们注意,茶不是一般的茶,器也不是一般的器。“玉花”,是蒙茗的美化说法。“荷叶”,是越瓯的诗意表达。用玉花一词,来凸显茶之珍贵。用荷叶一词,来彰显器之灵动。

[唐]越窑青釉花瓣口碗,故宫博物院藏

好茶配好器,孟郊又何必乏味无悰呢?原来好茶已用尽,徒留茶器空。这两句与“见我铫中鱼失眼,闻君园里茗为芽”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乞茶,都不明说,都让您自己看着办。扮可怜这件事,估计没人比得过诗人了。

“锦水有鲜色,蜀山饶芳丛。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点明的是时令。

春至河开,冰雪消融,锦水自然就有了鲜色。绿柳时来,万物复苏,蜀山于是就有了芳丛。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可怜,视野完全让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所遮挡,根本看不了多远。要知道目光短浅,可绝不是什么好词。但诗人向茶山方向极目远眺,看到的是远处天际线露出一条绿线,整齐得如同裁剪了一般。春天物候变化很快,稍不留神,绿色的天际线上又多了一抹霏红。将云根比作印缝,用剪绿映衬霏红,这个春天,被孟郊写活了。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故宫博物院藏

季节上已是春天,饮食中自然也要有个春天的样子。中国人的饮食之道,尊崇孔圣人的谆谆教诲,讲究不时不食。可这不时不食反过来说,就是某个时候一定要吃某种东西。拿我的家乡北京城来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吃东西也一定讲求个应时当令儿。比如到了春天,一定要吃春饼来应景,还有个名字叫“咬春”。

吃春饼,用的是薄饼。这种饼很讲究,要求一斤面烙出八合或十六合。所谓一合,就是两页。烙饼的时候,两页饼中间要用小磨香油涂匀,这样烙出的饼打鼻儿香,而且还便于撕开一分为二。很多人以为春饼的饼与烤鸭的饼相同,这是一种误解。

别看饼就这么讲究,可其实吃春饼的重点在于菜。饼烙好了之后,要炒一个合菜戴帽,也就是把绿豆芽、菠菜、粉丝、肉丝、韭黄炒在一起,再摊一个鸡蛋饼往菜上一盖就算大功告成了。这里的绿豆芽、菠菜、韭黄等物,都是春季的应景蔬菜,将它们卷上吃,自然就是咬春喽。

当然,春茶自然更能代表春天的气息。每到春季,很多平时不大饮茶的人也会买上二两春茶,泡上一杯,闻香赏叶,再轻啜一口,徐徐咽下,仿佛自己就与春天发生了关联似的。至于爱茶人,自然更要迫不及待地网罗几款春茶享用,才算不辜负这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了。

孟郊抬头看到外面大好春光,低头望见瓯中空空荡荡,触景生情,自然难免心情低落了。春景写得越美,就越反衬出诗人的窘迫。这一切的铺垫,都为的是后面的感谢之词。

[隋]展子虔《游春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的四句,讲的是茶珍情浓。

“曾向贵人得,最将诗叟同”,讲的是这款茶出身不凡,能得到他的人可谓是非富即贵。如前文所述,孟郊在官场中很不得志,照理说是没办法得到这样的好茶,但是好在有这位“周况先辈”仗义出手,帮忙从朝中贤达手中要到了一些,寄来与孟郊品鉴,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比孟郊稍晚的诗人姚合,也曾写过一首《乞新茶》,诗文如下:

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

不将钱买将诗乞,借问山翁有几人。

同为乞茶,但写的却不如孟郊,姚合的字里行间,只看到对仗工整的诗句,却读不出情真意切的茶瘾。孟郊在无茶可饮时,起初还是“道意勿乏味”的低落,随后便转为“心绪病无悰”的狂躁,最后得饮好茶时,那种欢快与解脱又溢于言表。

不是爱茶之人,不能体会没茶喝的痛苦。

不是爱茶之人,不能理解喝好茶的幸福。

所以人对于茶,只分爱与不爱,没有懂与不懂。

再精通茶学知识,却没有爱茶的情感,也算不得懂茶。

讲到最后,说几句文学界对于孟郊的看法。

宋元人似乎特别讨厌孟郊的诗,觉得它“寒涩”“穷僻”甚至是“憔悴枯槁”。苏轼尤其瞧不起孟郊,用一个“寒”字来贬斥他。不仅如此,苏轼还专门写了两首《读孟郊诗》,把孟郊诗比作没有多少肉的小鱼小蟹,说读来白费力气;又把孟郊比作“寒号虫”,说根本不必读他的诗。金代的文学家元好问,则干脆将他比作“诗囚”,以此来讽刺孟郊是一个哆哆嗦嗦地蜷缩在桎梏中的苦役囚犯。

这样的评价,虽有偏激之处,但也非空穴来风。毕竟,孟郊的一生太不顺遂,抑郁的心情,坎坷的仕途,压抑的生活,都直接影响了他的诗风。正如葛兆光教授指出的那样,孟郊惯“用一些透骨钻心的动词、冰冷坚硬的名词和令人惊悸的音声,构成一组组险怪瘦峻的句子,传递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让人读来仿佛听到铁片刮瓷碗似的感到不舒服”。我曾经拿铁钉子试着划了两下碗底,那种声音带给人的感觉还真不好形容,反正是不想再听到第二次了。怪不得,那么多人不喜欢孟郊。

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在这首《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之中,看到的似乎是另一个孟郊。这里的孟郊,世界似乎是温暖的彩色,而非冰冷的黑白。他眼中的茶是玉花,器是荷叶,至于大千世界更是花红柳绿生机盎然。单读这首诗,又有谁能说孟郊是一位哆哆嗦嗦的“诗囚”呢?

[明]丁云鹏《煮茶图》,无锡博物院藏

这一切,都是茶的力量。

孟郊的生活恐怕确实并不如意,身在职场的我们又何尝事事顺心呢?以至于,很多现代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疾病。你也会心烦意乱吗?吃药可能都没用,看心理医生只会更烦,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认真饮茶。

喝什么茶都行,只要能坐下来就行。别听那些行为艺术家般的茶人恐吓,总觉得茶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对于茶,热爱才是关键,想弄懂并不会太难。用紫砂壶可以,用侧把壶也不错,没有规定的姿势,你觉得舒服最重要。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放心了呢?

喝茶,就是要放心。

所谓放心,就是把悬着的心放下。

当你真正投入茶事时,你才会发现身边事物的优点。茶其实挺香,器其实挺美,窗外的景色更是不差。至于内心,也似乎像诗人孟郊一样,一扫“道意勿乏味,心绪并无悰”的状态,而慢慢地归于平静。

平静,是茶汤送给我们的礼物。

请一定珍惜。

(本文选自《茶的味道——唐代茶诗新解》,标题为编者所拟)

《茶的味道——唐代茶诗新解》

杨多杰 著

32开 精装

978-7-101-15430-6

58.00元

内容简介

中国茶的品格,就藏在历代茶诗当中。

唐代文人创作了很多茶诗,赋予茶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本书在赏析唐代茶诗的同时,详尽地讲解相关的茶文化知识。

茶文化的加持,让一杯茶汤有了别样的韵味。

作者简介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首都师范大学茶文化社团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出版作品:《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中国茶诗新解》《唐茶诗钞》《凤凰单丛》(合著)、《北京深处》《北京秘境》。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孟郊(是什么为一生困苦的孟郊带来温暖?)":http://ask.ycslggx.cn/2-19204-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推荐回答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tk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