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大网友提供大量的问题与专业回答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问答 > 正文
已解决

重新发现自我读后感(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读后感)

来自网友在路上 144844提问 提问时间:2023-05-30 04:02:49阅读次数: 44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44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重新发现自我读后感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重新发现自我读后感以及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读后感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读书笔记】《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拉穆提

2、关于《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读后感

【读书笔记】《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拉穆提

亚马逊链接 印象笔记链接 导 片: 笔记文本: 《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拉穆提 1 一、 没有任何导向 1.1 遍寻不着那冠以千名的无名本体,只得另谋出路,培养自己对救主或某种 的信念,而这份信念迟早会酿成暴力 1.2 多少世纪以来,我们被 师、尊长、书籍和圣人用汤匙喂大。我们充其量只是“二手货”人类 1.3 传统的方式是由外向内包抄,通过时间、修炼和压离,逐渐才能开化结果,才能培育出内在的美及爱。然而事实上,这种方式反而使人变得更加狭隘、琐碎而低劣 1.4 我们大多人都反对暴君式的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了别人的权威或专断,允许他们来扭曲我们的心智和生活,这真是不可思议 1.5 认识自己才是智慧的开端 1.6 外在的社会结构,就是人际关系心理结构的成果,而个人则是整体人类的经验、知识和行为总结。每个人都是过去历史的库存,因此,个人就是整体人类。人类的历史就写在我们身上。 1.7 其实真理根本是无路可循的,而它的美就在于此, 它是活 的 1.8 人生哲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观察日常生活中确实在发生的事,不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 1.9 如果我真的愚蠢到给你一套制度,而你也愚蠢到全盘接受的地步,那么你就任然在模仿、顺从与接受,在自己的内心树立另一个权威 1.10 只有死于昨日种种,才能使你内在及外在的所有权威中解脱,你的心才能时时年轻、新鲜、天真无邪、充满热情活力。只有处于这种心境中,人才能观察和学习 2 二、 认识自我 2.1 如果你不打算跟随任何导师,你会感到孤单,那么就让自己孤单吧 2.2 我无法独自生存,我自能活在与外在人、事及概念的关系之中,因此观察我与外在人、事及内心种种活动的关系,我才开始认识自己 3 三、 觉察力 3.1 只有当你觉察到自己的限制时,你才会明白自己所有层面的意识 3.2 人究竟能否看到完整的意识领域,然后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3.3 心不再向外寻求,这就是关键所在 3.4 若想开启那扇门,我们必行每天都保持全观而且充满觉察力,觉察自己的每一个思想和言行 3.5 在没有拣择的心智状态下,也许大门会在刹那间开启,让你一睹那既无挣扎又超越时间的境界 4 四、 什么是 4.1 你也许会问,那为什么不让 来引导生活?原因极其简单: 必定带来痛苦、沮丧、忧伤及恐惧,或是因恐惧而滋生的暴力 4.2 意念只是记忆、经验及知识的反应,毫无创意可言 4.3 好好观察你自己,你会发现,就是这种想重负 的需求,才不断带给人挣扎及痛苦, 它绝不可能和昨天的感受一样 4.4 所谓“活在当下”,就是在刹那间领会其中的美及喜悦,而不眷恋它所带来的 5 五、告别恐惧 5.1 这种对地位、权势的追求,希望在某方面被社会视为卓越的心理,都不过是一种驾驭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侵略性 5.2 除非我们从恐惧中彻底解脱,否则我们只有继续追逐最高目标,制造出各种神来解救我们脱离黑暗 5.3 你能不能注释着恐惧,既不加以判断,也不以你所累积的只是来干预它?如果不能,那么你所看到的便只是陈旧往事,而不是恐惧 5.4 你一旦认清自己就是恐惧,和恐惧无二无别,自然会停止所有的斗争,然后恐惧就会完全止息下来 6 六、 暴力与愤怒 6.1 我们能不能深入暴力的根源,然后从中解脱出来? 6.2 暴力最通常的表达就是愤怒 6.3 根本没试一试或尽力而为这件事,只有做与不做的选择而已 7 七、 人际冲突的真相 7.1 人际关系时常是建立在塑造的假象与方位机制上 7.2 当人心真的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时,清贫才能变成一件 的事。一个人应该先致力于内在的简朴,不再追寻,不再要求,也不再 ,也就是一无所求了 7.3 我们如何才能从社会的心理结构中解脱出来? 7.4 如果你不再和别人比较,你就会接纳自己 7.5 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地了解欲望的本质,冲突时很难避免的 8 八、 与真实的自我相处 8.1 反抗并不是自由,而只是一种反应,它必然又会形成自己的模式,于是你又陷入了那个模式之中。其实只是新瓶装旧酒 8.2 只有当你能真正看 相而付诸行动时,才有自由可言,反叛是无法带来自由的 8.3 看 相就是行动,也就是自由 8.4 自由乃是一种心智状态,它不是某种东西挣脱的自由,而是一种自由的意识,一种可以怀疑和追问一切的自由,他强烈、活跃而富有生气,因此能清楚各式各样的依赖、奴役、臣服及逆来顺受的阴影 8.5 这种自由意味着彻底的孤独 8.6 如果你认清自己是如此乏味,充满嫉妒、恐惧,自以为感情丰富,实则相当无情,又这么容易受到伤害,容易得意也容易感到无聊,我们能够与这样的自我相处吗? 8.7 我们不能不能既不接受它,也不排斥它,既不消沉,也不得意,而只是如实地关照? 9 九、时间与烦恼 9.1 我们总认为自己将来会有所改变,我们内心所向往的和谐境界也会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实现。事实上,时间并不会带来任何的和谐或平安,我们必行停止这种渐进的想法 9.2 时间乃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空隙 9.3 一个人如果能够活得平安和谐,充满了美与爱,必然不会恐惧死亡, 爱本身即是死亡 9.4 你必行真的死了,才能发现死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你能毫不勉强,也不讨价还价地死于任何令你快慰的事物,然后你料能了解死亡的意义。死亡就是彻底让心智空掉,把每天的 、 以及痛苦完全空掉。死亡就是一种更新,一种突变 9.5 从已知中解脱便是死亡,然后你才能真正地生活 10 十、 懂得爱 10.1 一个人如果能真正地爱,必然享有自由,它不是从对方那里掠夺来的,而是自然由内心生起的 10.2 如果你了解爱,你就不会再追随任何人,爱不是臣服,当你爱的时候,根本没有可敬或不可敬之分 10.3 爱所到之处,既无责任,也无义务可言 10.4 爱是新鲜、活泼而充满着 的,它没有昨日,也没有明天,更不受杂念的干扰。只有赤子之心才能人出它来 10.5 所谓的爱,是属于完全不同次元的东西 11 十一、时空隔阂 11.1 能够透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人事,是在是最难的事了 11.2 长久相处在一起的伴侣,彼此间必定存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阻碍了关系的发展 11.3 当你和所观之物产生空隙时,你就知道爱不存在了 12 十二、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12.1 觉察到观者与被观者不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与那被观者 12.2 如果他尚未领悟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不二的真理,则观察者的任何作为不过是在制造另一个意象而又使自己身陷其中 12.3 从这种强烈的觉知中就会产生不同品质的专注力,这种专注力就会造成全然不同的心智状态。 12.4 心智就是觉知本身,它会因此而变得极度敏 ,而且有高度智慧 13 十三、 思想的起源 13.1 思想只不过是一些观念,它是积存在脑细胞中的记忆的一种反应 13.2 思想是扭曲的, 它总是任意发明和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13.3 然后心智就会一改常态,不再 强求和征服,它会变得出奇的宁静、柔软、敏感和空寂。在这种境界中,就不会再有任何的自欺欺人 14 十四、 昨日的重担 14.1 我们极少有独处的机会,即使独自一人,生活仍然充满着各种外来的影响 14.2 内 有独处 是十分重要的, 那意味着存在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以及任意 的自由。 14.3 只有空寂才能滋生出良善,也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德行的花朵 14.4 一个人如果总想获取或达成一些什么,这种拼命奋斗的态度,对我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 14.5 真正的自由乃是从锻炼的强制中解脱出来,能认识这份自由便是极深的修炼 14.6 在地质所有的权威,必须先看清楚为什么我们会服从它们 15 十五、 冥想 15.1 一个不听寻找和渴求更深更广经验的心,就是肤浅而迟钝的, 它其实永远活在自己的记忆里 15.2 冥想就是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 ,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感受的所有活动,几经就会在这份觉察中出现 15.3 如果你用一小时全神贯注地读这本书,就是在冥想了 16 十六、 彻底革新 16.1 任何有意义的 或影响深远的行动,都必行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 16.2 可惜我们从不质疑,只希望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做。 16.3 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有一样奇怪的东西,就是喜欢听别人指使,这是上万年以来 的结果

关于《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读后感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读后感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是节选自《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记录作者童年和少年 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 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

以常人的眼光看,30岁作自传未免太早,而事实上,沈从文写自传,是借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重新发现自我,以应对未来道路上的挫折、苦难和挑战。他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生活的恩赐,看作生命流动过程的必然。就象走路的人要常回头看看,了解自己已经走过多少路,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回顾过去的经历,对下一段行程有何启示。

其实在人生的路上要时时回头看,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沈从文在他的人生路上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 自己的。文本“保靖”部分最末一自然段说:“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份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 活下去。”这段话反应了沈从文当时的思想信念。他离开沅州,在常德无所事事的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跟着熟人到了保靖呆了大半年,后来仍是投身到军营,在自称“湘 ”的湘西巡防统领陈渠珍身边做书记。曾经有过做 的 ,这时候 在沈从文身上大概已经消蚀殆尽,只抱有将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念头。这种消沉的情绪在他后来的人生路途中得到了 。“转机”部分第11自然段中写到“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从这几句又可看出作者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对他而言,探求未知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经历,新鲜的感受才是最有意义的。而更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他那种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顾一切,奋力一搏的勇气与气魄。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一直指引着作者的人生。

生活本来就是一本大书,作者在传记里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 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 和热爱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读了这篇传记很受启发: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着挫折、苦难和挑战,人生的路上一定要时时回头看,经常反省过去,以便更好地前行。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重新发现自我读后感(重新认识你自己克里希读后感)":http://ask.ycslggx.cn/2-18290-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推荐回答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tk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