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黄河五次改道)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289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以及黄河五次改道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黄河改道历史六次改道是什么?
2、我国的黄河在几千年历史当中,到底经历了几次改道?
黄河改道历史六次改道是什么?
第一次大道,是在春秋中叶(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改道决口,整治无用,后来封建统治者干脆不管,任其横流。
第二次大道,是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主流东决,从今山东入海,分支溢流在今鲁西豫东一带,百年河患至是方息,这就是历史上第二次大改道。
第三次改道,是在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在今濮阳东决口,北流循今卫河入海。 大河稳定了700多年,到宋朝又是屡决屡塞,于是至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河决濮阳东。
第四次改道,在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决口于阳武(今原阳)东注梁山泊,分为二 。第三次改道后12年,又在今河北大名东决出一股,东北循马颊河入海,这就是第四次改道。
第五次改道,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全河入淮。第四次改道后20年左右,河道又不经梁山泊,主流自延津东南又溢入徙骇河。
第六次改道,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东坝头村西)决口。第五次大改道后,入淮之道,仍分为数股。
改道原因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 ,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 。
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1855年黄河决口之前,魏源就发现黄河两岸地形已经是南高北低,认为黄河北决是必然的。
黄河有无泥沙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正因如此,目前的治理黄河方案中就有中游 和下游 ,生物措施 和工程措施 (小浪底工程),独流 和分流 等不同方案。
我国的黄河在几千年历史当中,到底经历了几次改道?
黄河是 民族的母亲河,然而这条母亲河的记载中多是有关淤积决堤,改道泛滥频繁。这也是跟黄河流经的地域有关,它流经的范围有五十三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这里的土质结构疏松,水土容易流失,日积月累下,这些流失的泥沙就沉淀在河床上,使得河床抬高,河水泛滥之时,容易造成决口和改道的隐患。
历史上,黄河经历过六次改道,公元前602年,在周定王五年,黄河在今天的淇河与卫河交汇处改道,东行至四川,被与漳河汇合,后通过章武流入大海,这算是黄河的第一次改道。公元前132年的时候,黄河在此发生了决口,泛滥的洪水经泗水流入淮河,此后的十几年中,经历了数次的堵塞,但水势依旧向南分流。公元39年,黄河下游鸣犊口决堤,现在的山东和河北两地还留有当初的遗址,后来隋炀帝时期,建成永济渠,山东境内的一段就利用黄河分流出的屯氏河故道修建的。
第三次决堤改道是在王莽时期,黄河在今天的河北临漳西决口,冲向东南方向的漯川古道,从今天的河南,山东,阳谷,聊城一路又流经山东惠民等地,一直到利津才最终汇入 ,此后有六十年的时间黄河没有在发生过堵塞决口的事情。
宋仁宗时期,公元1048年,黄河再度出现的了决口,冲毁了河南的濮阳一段而后直奔河北大名,并入卫河后流入大海,北宋把这段河流称“北流”。间隔十二年后,黄河在此巨口改道流经山东,宋朝人把这段又称“东流”。
南宋时期为了抵 金兵的攻击,守城 就在滑州一带人为的挖开河堤引黄河水改道,从此改变了黄河水流入渤海的河道而由南边汇入 流域。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黄河历史上的六次改道(黄河五次改道)":http://ask.ycslggx.cn/2-13041-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上一篇: 动漫公主头像可爱(动漫公主头像可爱呆萌)
- 下一篇: 集成吊顶怎样( 集成吊顶官网)